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全国各地陆续召开省级地方两会,汇聚起各方智慧,共同谋划新蓝图、鼓起新干劲,呈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浓厚氛围。纵览各地两会传递的信息,旅游是热词之一,无论是在“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中,还是在“2023年工作安排”中,或者在代表委员热议中,旅游都是热门话题之一,这也预示着,在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首年,旅游无疑将承担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谋划新蓝图 描绘新愿景
2023年是各行各业复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年伊始,各省区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出炉,旅游作为重要领域,成为各省谋划部署的重点之一。纵览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旅游业的部署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具体项目支撑,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引导和支撑。
总体来看,2023年旅游业要发挥提振消费、促进循环的作用,要实现复苏振兴、提质升级,这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共识”。
内蒙古提出,旅游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典型的消费经济,关键是把品质提起来、名气打出去、人气聚上来。
上海明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丰富红色旅游、古镇旅游、工业旅游、邮轮旅游、康养旅游等消费场景。
福建提出,深入实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依托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支持平潭打造国际旅游岛;大力发展红色、生态、工业、乡村、海洋、康养等文旅新业态。
山东作出部署,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规划建设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新建10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办好旅发大会。
广西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文旅产业回暖复苏。强化政策支持,帮助旅游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旅游市场全面回暖。
贵州提出,促进旅游业全面复苏。围绕“两大提升”,聚焦“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大力开展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旅游业的顶层设计突出了本省份特色,提出了各具特点的战略谋划。
北京提出,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天津强调用好河、海、楼、山、林、湿地、古镇、乡村等独特资源,强化天津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宣传;河北提出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实施冰雪运动、冰雪文旅、冰雪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广西提出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四川提出深化天府旅游名县名牌建设;辽宁强调打造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山西提出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
碰撞新思路 共促新发展
地方两会期间,来自各领域的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围绕推动各行各业复苏发展开展热烈讨论,旅游业成为热议焦点之一。代表、委员们就新形势下的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等碰撞新思路、贡献新智慧、共促新发展。
江西省人大代表、瑞金市市长刘春林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江西省两会描绘了宏伟蓝图,下一步要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充分结合起来。以瑞金为例,红色文旅产业是最具潜力的产业,也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途径。下一步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构建红培、研学、民宿、夜游、文创等多元素结合的旅游新场景、新业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隆德县县长朱红社表示,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文旅创新升级工程等,隆德县作为丝路古城,自治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要将文旅产业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县城建设有机结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要加快文旅产业经营体制、投资准入等改革,推动景点建设、线路打造、旅游服务与全国大市场全面接轨。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和君伟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万富表示,2023年,旅游业应注重项目招商,盘活存量,为文旅产业赋能。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激活受疫情影响停滞的一些重点旅游项目。成立文旅产业基金,通过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和资本参与,扩大增量。还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推动实体企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