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记者 李凤 编辑:龚立仁 王若溪
到“雪如意”顶峰俱乐部参观展览、享用美食,近距离欣赏运动员风姿;到“雪飞天”打卡,探访首钢工业遗存,畅游体育主题公园…… 2022年北京冬奥会精彩纷呈,“雪如意”“雪飞天”“冰丝带”“冰立方”等一系列冬奥场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何做好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实现其“后奥运价值”?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沈瑾走上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结合过去6年筹办冬奥的工作经历,就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回答记者提问。 沈瑾表示,疫情下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成功举办,给世界呈现了一个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建设符合奥运标准的场馆及设施,同时考虑场馆的赛后可持续利用,恰恰是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6年筹办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届冬奥会是国际奥委会制定2020议程后,第一次全面践行这份改革文件的奥运会,可持续是标志性的理念和任务。 “这次奥运会有5个主要场馆是2008年夏奥会的遗产,这些场馆的再利用是我们场馆建设重要的工作基础。”沈瑾介绍,“所有场馆在建设之初,都同步考虑了赛时使用和赛后利用的双重要求,同时制定了遗产计划,把冰上场馆改造好,把雪上场馆建设好,同时创造新的双奥遗产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沈瑾说,冬奥会尤其是雪上竞技项目大多为小众项目。“就拿跳台滑雪来说,全世界现役运动员1000多人,国内能跳标准台的也就60人左右,能跳大跳台的不过20人。所以这些场馆要仅搞赛事和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利用率太低,场馆赛后很难维持运营,所以我们在满足竞赛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功能使用,同时给未来留有改造和调整的余地。” 沈瑾举例说,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场馆的赛后利用,除竞赛以外,做了许多其他的功能。比如“雪如意”顶峰俱乐部是约3000平方米的开敞大空间,可以搞论坛、展览、餐饮。顶峰俱乐部还有绝佳的视角,内环能看到运动员出发滑行,外环能360度欣赏秀丽的山色。跳台下方则设计成了体育场,可以搞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 另一个例子则是中国运动员拿到两块金牌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沈瑾介绍,“雪飞天”的场馆建设结合工业遗存的改造,建成了体育主题公园,直接服务冰雪运动,同时带动了首钢的绿色转型升级。“这个场馆并没有增加其他功能,但被赋予了文化的形象,已经成为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冬奥改变城市,这是冬奥留下来的更重要遗产,也是更深远可持续的。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做到了精彩的赛事和非凡的体验,我们也相信会留下卓越的遗产。”沈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