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石光长城’古朴的庭院里,抬头就能看到长城,可谓‘一眼望千年’”“坐在‘石光长城’公益书屋的落地窗前,读书品茗之际,古老长城、山间美景尽收眼底”“参加‘石光长城’的研学活动,可以学习做‘城砖’、砌‘城墙’”“在‘石光长城’,能吃到‘坐着轿子的猪脸’,听李自成和石峡关长城的故事”……游客们所说的“石光长城”,就是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石光长城精品民宿,也是延庆区第一家精品民宿。
距离八达岭长城7公里、位于石峡关长城脚下的石峡村,古时守护的便是石峡关。这里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有古堡城墙遗存、古堡城门基石、土长城、砖长城等遗址,长城原始风貌保存完整。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将乡村度假作为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京郊旅游业迅猛发展。延庆区立足本地长城资源优势,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深度挖掘长城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让‘长城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乡愁看得见,留得住’。”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祁明东介绍,2015年5月,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开业,开启了延庆“长城文化+民宿”的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因为有祖先留下的长城,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石光长城’民宿。可以说,长城文化是‘石光长城’的根和魂,‘石光长城’是长城文化的传播点、宣传站。我们的文化活动、体验项目都围绕着长城文化展开。”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创始人贺玉玲说。
2014年,看到家乡延庆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在北京市区开餐馆的贺玉玲回到家乡,租下石峡村里20个老旧的院落,翻修成精品民宿。民宿采用当地毛石资源与石匠砌筑手艺,创造了一处处亲近自然却又不失现代感的舒适居住空间。“这充分体现了长城建设的施工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自然、适应自然,这是古人给予我们的了不起的设计理念。”贺玉玲说,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居民旺盛的度假需求,民宿开业以来经营情况一直不错,节假日和暑期常常一房难求。今年5月29日北京市延庆等5个区的酒店、民宿、农家乐等恢复正常接待后,“石光长城”端午节期间的客房立即被游客预订一空。
为了丰富游客的度假休闲生活,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大力发展“共生社区”,持续延伸产业链、增加服务项目,融合村内优势资源逐步构建“民宿+”体系,增强游客与村民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如,引进了非遗体验项目,游客可以跟着当地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面塑、糖画等;开设了公益书屋,以长城主题的图书为主,游客和附近村民都可以在这里阅读。此外,中秋佳节拜月、长城脚下过大年、公益电影等主客共享的大型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体验当地民俗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石峡村的村民对长城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明代屯兵的关隘堡垒,到如今古色古香的文化村落,村民们对村庄历史和长城故事可以娓娓道来,有名的长城保护员梅景田老人就是石峡村的村民。“我们请梅老来给客人讲长城文化和保护长城的故事;还组织村民成立了‘长城讲解队’,有20多名村民参加。”贺玉玲说,在给游客做讲解的过程中,村民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越来越强了。
特别受游客欢迎的是“石光长城”民宿和“长城小站”团队合作开展的研学项目。在这个融合了户外调查和游戏体验的活动中,“长城小站”的专业老师给学员们讲解长城的构造、建筑特点,带领学员现场测量城砖、研究城墙垛口的砌筑方式,随后学员们学习烧制城砖、砌筑城墙垛口。活动中特别激动人心的是最后的“攻防战”,这是根据李自成攻打石峡关军事行动设计的游戏,“攻防战”胜方可以享受“庆功宴”——根据李自成攻破石峡关后犒赏三军的“闯王宴”推出的“长城闯王宴”。
“长城闯王宴”中,占据C位的是贺氏酱猪脸和火勺。前者是贺玉玲家的祖传绝活儿、延庆区级非遗,后者是延庆名吃、北京市级非遗。最让游客津津乐道的是上菜方式——两位服务员身着传统服饰,抬着花轿敲着锣鼓来到客人面前,随着一声清脆的锣鼓,服务员一边朗声说着“吃猪头,一年都有好兆头”之类的吉利话一边上菜。“坐着轿子的猪脸”已成为延庆地方特色美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贺玉玲的‘石光长城’,不光把酱猪脸和火勺等延庆美食做火了,还带动了村里海棠、山茶这些特产的销售。”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李汉东介绍,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建设了绿色生态园,种植了大量海棠,不仅让游客品尝到新鲜健康的绿色食品,还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贺玉玲还联合村民共同致富,一起开办了酒坊、油坊、山茶坊等手工工坊,让游客了解当地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归乡土,使农村空巢现象得到改善。
“最让村民感念的是贺玉玲为村里老人发牛奶、鸡蛋的事。”李汉东说,“石光长城”开业至今,贺玉玲一直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袋牛奶、一个鸡蛋,过年还会送米、面、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