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际酒店集团与国内酒店管理公司“联姻”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的案例不在少数,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不少国际酒店集团仍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经过多年发展,中外合作酒店已经度过了国外酒管行业“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逐步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强强联合 业绩不俗
“国际酒店牌要依靠国内酒店牌的拓展能力和客源输送能力占据市场,本土酒店则需要依靠更高的知名度、更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战略布局,双方一拍即合。”一位业者评论道。
8年前,希尔顿集团与铂涛集团(现隶属锦江酒店中国区)合作,落地了希尔顿欢朋,开始尝试中西合作经营。
在不少业者看来,希尔顿集团多年的品牌积淀和良好口碑以及锦江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拓展实力和品牌运营能力,让希尔顿欢朋得以迅速发展。作为混血品牌,为了避免水土不服,希尔顿欢朋不断融入本地化特色,推动数字化转型,建立了“3+1”数字化运营体系和“区域+业务线”双线管控机制。这对希尔顿欢朋的扩张有不小的助力,今年该品牌将迎来第700个签约项目。
两年前,希尔顿集团宣布与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凤悦酒店及度假村合作,引入旗下中高端酒店品牌希尔顿惠庭。如今,希尔顿惠庭同样交出一份相对不错的成绩单:开业12家,签约及意向酒店超150家,筹建项目辐射全国23个省72个城市。
有业者分析,当初希尔顿之所以会选择凤悦合作,是因为凤悦的母公司碧桂园是大型的综合性集团,业务涉及房地产、农业、餐饮等多个板块,这使得希尔顿惠庭在酒店供应链上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而这样的合作对于凤悦来说,也是有利的,实现了自身品牌的快速成长,无论是酒店数量的增长、影响力的提升还是资产模式的转型,都具有积极作用。
合作共赢的实绩让更多国际酒店集团加入其中,记者了解到,日前,雅高集团与尚美数智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中国开设400余家雅高瑞享智能科技酒店。有业内人士分析,雅高选择尚美数智科技集团意在为高端酒店市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以科技赋能高端酒店品牌的数智化。
在上海星硕酒店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官袁学娅看来,中外合作品牌的成功源自合作伙伴间良好的匹配度,在原有基础上对管理和运营本土化的改良,是实现强强联合的根本。
专注优势 各展所长
在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不断变化的当下,酒店业逐渐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发展,投资人不再只盯着营收数据的走向,而是更关注酒店品牌是否能够引领住宿的新风尚和新潮流,这也推动着中外合作品牌不断专注优势、明确方向。
希尔顿惠庭便是找准旅居市场的差异化定位。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及蒙古总裁钱进说:“我们希望能通过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填补中国旅居酒店市场的空白。”
走进深圳宝安希尔顿惠庭酒店的客房,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可移动书桌、沙发、微波炉、胶囊咖啡机、带有冷冻功能的冰箱等一应俱全。“希望客人能在舒适便捷的生活场景中放松下来,做最自在的自己。”钱进说。
有业者分析,近几年,“宅度假”等休闲旅游新风尚备受热捧,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高品质的服务和极具氛围感的居住场景成为人们的住宿的新需求,同时,投资人寻找合作伙伴时更注重有品质保障和标准化的管理国际大品牌,希尔顿惠庭以潮流、舒适、趣味获得了客人的青睐。
而由雅高酒店营销创新实验室孵化的JO&JOE品牌,则是将客群定位在“Z世代”,介于青年旅馆和公寓租赁之间,融合了时尚生活方式、社交等年轻群体喜欢的元素。今年4月,凤悦酒店及度假村与雅高集团、全球生活时尚品牌集团全球生活时尚品牌集团(Ennismore)达成战略合作,向中国市场引进JO&JOE品牌,计划开设至少1300家门店,提供超过10万间客房。
全球生活时尚品牌集团联席执行官Bhushan说:“我们在酒店中融合了街头艺术、音乐等元素,想要建立年轻人的潮玩据点,为他们提供独特的玩宿体验。”
“本土酒店集团与国际酒店合作的双方,对于酒店的建设、品牌、经营与服务都有着自己的发展逻辑与定位,融合基因也意味着更高的起点,因此,他们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方向应更为明确,这样才能走得更久、更远。”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马晓龙说。
相互补充 不断创新
如今,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本土酒店发展日益强劲,并得到越来越多客人的认可。中外合作品牌虽然取得了可喜发展,但想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则需要克服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那么,中外合作品牌该如何找到更优的合作与管理方式,让“联姻”更持久?
“必然是中方和外方各取所需的合作最为牢固。”袁学娅说,在品牌合作中,中方酒店集团之所以愿意付出,主要是为了吸收更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徒为国外酒店品牌作嫁衣,最终迷失自我的案例也不少见。
“中外合作品牌在管理和合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中国特色关系网络的营建和目标市场的开拓,同时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与汲取国际化经验,注重酒店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品质化运营,各司其职方能美美与共。”马晓龙说。
“中外合作品牌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没有品质支撑的庞大的规模是不能持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天明说。
近几年,中高端酒店品牌发展势态良好,受到了不少投资人的青睐,而在此方面中外合作品牌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在规模发展中,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此,不少业者建议,中外合作品牌可以关注和入局新的细分市场。
马晓龙建议,中外合作品牌最适合发力的市场之一便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中端市场,而提供独特的服务体验、控制好成本是做好细分市场最需要注意的内容。
高天明提醒,开发新的细分市场过程中务必密切融合本土特性,满足本地消费群体的需求,确保当国际或外地市场受到不可抗力影响时,市场不会“断流”,仍旧可以依靠本地市场维持生存。
未来,挑战仍然存在,中外合作品牌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努力,方可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