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

查看: 27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海秘境

[复制链接]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09:18: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市政府大楼
永兴岛现在是三沙市府所在地,早在汉朝,我国对该岛就有文献记录,历朝历代直至上个世纪30年代初,永兴岛及南海海域都是我国南海渔民的活动区域。1932年西沙群岛被法属印度支那政府侵占,30年代末期又被日本占领,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永兴岛,2012年中国成立了三沙市。
市政府大楼为白色三层长方形建筑,大楼前有小型广场和通道,每次岛上有文艺汇演或纪念活动就被安排在市府大楼前举办。大楼前方两边为对称的芳草地,在猎猎飞扬的国旗和彩旗下是块“三沙市”的石碑。
三沙市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三沙市委员会、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三沙警备区这四个机构都在这座大楼里办公,一楼大厅中央是三沙市管辖的大型海域地图及市府领导简介,进门为市府接待室,每天早晚均有值班人员负责接待处理日常事物。
由于三沙市政府成立不久,岛上土地资源稀缺及有些配套生活设施还在建设,所以有些政府工作人员的宿舍也在市政府大楼内。



海事管理
2013年1月16日对中国行使南海主权是个不寻常的日子。
下午5点30,西岸码头大蒲扇般的椰树叶子油亮油亮地反射着霞光,翠绿欲滴。原本清静的环岛路突然热闹起来,从一艘白色舰艇上走下一拨身着藏蓝色制服的人,身姿挺拔,仪容端正。
原来今天是我国第一艘注册在三沙的海巡船“海巡21”开启中国南海首次海事管理的重要日子,海南海事局主要领导和干部来到“中国西沙主权碑”前合影留念,这块主权碑是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永兴岛竖立的。
海事局副局长张捷介绍说这艘海巡船原来隶属上海,去年年底正式列编海南海事局,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艘千吨级可装备舰载直升机的海事巡逻船,配有全天候的夜视仪设备,拥有远距离数据传输和强大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在全球各海域都能保持与基地之间的联络,海上航行自持力达15天。船上还配备有对外消防系统,可对邻近船舶包括油类火灾在内的起火实施灭火。
至此海南海事结束只能对近海海域,无法对远海海域进行海事监管的历史。
张捷对我说,很多人不知道“海事”和“海监”的区别,海事系统是保障海上安全、水域清洁、生命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国土权益的重要力量,就好比是“水上交警”。
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时刻,张捷副局长与海事局其它干部在主权碑前分别展开了“祖国三沙,我们爱您”的横幅和国旗及海事旗。



纪念碑
告别“海巡21”,沿着岛西环岛路继续向东一百多米,有一凉亭,凉亭内有战士带着探亲的家属在看海,凉亭边上有一块体量高大显眼的石碑,这块石碑巍峨地矗立在码头最东端,它就是“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也是环岛西路一系列纪念碑中最高的碑体。
这块高8米,宽4米的大型石碑安置于三节式暗红色花岗岩基座之上,长方形碑体,顶端是简化的斗拱瓦当中式传统屋顶装饰,这个装饰构件彰显了这块石碑的风格和归属。
面海处为中国南海诸岛地图,背面是黑色面砖,上面详细记载了南海西沙、南沙、中沙、东沙群岛的历史沿革、疆域面积以及军民共建南海诸岛的时间和事件,记录南海诸岛工程总投入海军官兵和地方施工人员数千人,耗资数亿元,这块石碑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1991年4月设立。




渔民生活

在永兴岛的日子中,最轻松愉快的事情是在渔村中走走看看。永兴岛的渔村分为南北两个,均在岛西沿岸,面积都不大,据村民介绍北面这个渔村形成的时间更早些。
去七连屿赵述岛的时候赵述岛村长吴中灿对我说,他十多年前刚到赵述岛的时候岛上还树木茂盛,白色沙滩面积也比现在大很多,而现在老树已经几乎没有了,沙滩也萎缩不少,这个说法得到了永兴岛渔民村蒲主任的佐证,他介绍永兴岛的沙滩面积也越来越少。所以当我看到这棵北村7号房屋前的大树时,为它的枝繁叶茂而庆幸。
这棵大树下住着一户人家,都是年轻人,长辈在海南家乡。由于岛上所有物资都从岛外运来,所以屋内装饰很简单,生活条件相对陆地要朴素很多。岛上温度四季皆暖热,厨房炉灶基本就露天半敞开摆放,而最受重视的南海海洋珍品,例如砗磲、珊瑚、大海螺、海龟、玳瑁等收藏在屋内的木架上,实际上为了保护南海海洋珍稀物种,政府已经对其中一些禁止捕捞和交易了。
屋子外面是猪圈和鸡笼,岛上控制渔民饲养这些牲畜和家禽,所以活物数量少,主要是供渔家自己生活食用。
渔村的每户人家都靠渔业为生,7号屋户主说永兴岛附近珍品鱼群较少,经济价值高的鱼种基本是等待去南沙回来的渔船才能收到。基本永兴岛渔民做了南海渔业经济链条中的中转工作,他们会把收来的海生物分门别类制作成各类鱼干,销量非常好,南村蒲主任家还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冷库。岛上常年有家属来探亲,特别是临近春节期间,好销的鱼干早就被订购一空。



从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往南一点有条土路,路口留着小半截粗树根,上面标注着红色的“永兴村”三字,从这往里走就是南面的渔民村了。
这个村规模比北面的大些,笔直走两百米左右就到了村委蒲主任家,陈亚生就是蒲主任的女婿,他们一家几口都在永兴岛常住做渔业生意。蒲主任说永兴岛渔民大概200多人,主要来自海南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三地,他们家来自琼海。
他家冷库门前的小白板上写着销售海参、鲨鱼、鲍鱼、海鳗、红石斑、鱼泡、海马、八脚、海龙、海蛇、刺泡、螺干等,临近春节,冷库里还有价值20万元左右的干货库存。
渔民村屋子有些单层刚钢砼结构,还有些是简易的木板油毡布搭建而成的,唯一一座的两层钢砼房屋是永兴村民委员会的,总体感觉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1月,大部分渔民都回到海南准备过节,留守在村里的渔民不多,岛上几乎没有其它娱乐生活,年轻人空闲的时候就在室外空地上织补或整理渔网,为3、4月出海做准备。



渔民村里也有很多椰子树,房前屋后基本都被棵棵粗壮高耸的树木包围。椰子汁是海岛上的天然饮料,这也是大自然的恩赐吧。
以往在海南岛的时候,看到过不少次采摘椰子的表演,基本是黎族小伙敏捷地爬上高高的树干的场景。永兴岛村民很热情,我去了南村几次,每次都有村民以椰子招待,村民郑有机给我示范了一下永兴岛渔民摘椰子的方式,他举起一根长长的竹竿,抬头环顾了下周围的树顶,选中一只椰子后就来到这棵椰树下用竹竿捅了几下,那熟透的椰子就以自由落体方式砰的一声迅速砸向地面。他说树下的人要注意椰子落下的方向,这可是如飞石一样危险。
海岛上自然资源品种单一,所以像椰子这样的好东西村民是不会随意浪费的。郑有机拿过我喝完的椰子,说这里的椰子喝完后都被集中起来,把椰壳劈开后取出椰肉,可以解决部分喂鸡的饲料。真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永兴岛的小鸡是吃椰肉长大的。



永兴岛虽然是南海最大岛屿,但还是缺乏淡水资源,解决常住人口的饮水、吃饭问题是重要任务。
三沙市土地规划局干部温一凡介绍说,永兴岛原来除了大型补给船运来的淡水,还建有大型集水池收集雨水,过滤后再作为生活用水使用,但运输成本高、运输量小,雨水资源又因季节具有不稳定性,而开采岛上的地下水也将对地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在永兴岛几日,我路过几处正在兴建的建筑工地,看到土表下部数米均为疏松的珊瑚贝壳类堆积体,这样的现实环境如果再过度使用地下水的话,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温一凡又介绍说,为改善用水环境,2012年11月永兴岛开启了海水淡化工程项目,预计2013年年底建成,那时淡水供给能力大幅提高,不但能解决永兴岛现在用水难的问题,还可为周边岛礁和过往船只补给生活淡水,另外还能有效保护岛上地质结构,如果这个项目见效明显,还能推广到周边住人岛屿。
另一大难题是岛上吃饭问题,没有开垦自留地前,渔村村民只能依靠每月从海南岛过来的补给船运送食物,成本大、价格高,又不能随时吃到新鲜的蔬菜和肉食,渔村人口扩张后,问题更加突出。自己开垦土地种菜是一种办法。
岛上土地稀缺,每家的自留地面积都不大,浇灌用水基本依靠集水井中的雨水,蔬菜一般也是种植能补充维生素的绿叶菜,如生菜、青菜等。



来永兴岛的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海洋局三沙站旁看一群年轻的士兵在椰林里除草,忽然发现几个士兵一路小跑奔向码头,一张望看见一艘两层木质渔船靠岸。
与这艘琼海01065渔船的船老大闲聊,原来这是给部队运送食品物资的补给船。他们从琼海出发,先来永兴岛,当天晚上再出发去附近其它住人岛礁送货,一般每月来两次。船舱里货物品种很丰富,有各类蔬菜和鸡,各式饼干、零食甚至还有冰激凌。
刚才在椰林里劳动的十多个年轻士兵此时都已经跳上船来,大家围拢在船头挑选自己喜欢的零食,有两个士兵各选了四只肥硕的母鸡,母鸡价格为50元一只。船老大说岛上生活条件有限,所以一有补给船靠岸,大家都愿意凑份子买上些食物或零食打牙祭。
这些士兵年龄都在20岁左右,正是身体需求最旺盛的岁月,岛上固定三餐显然满足不了大量的体能消耗。一个21岁的河南女兵来岛上已经两年,明年就要退役回老家了,她拿到冰激凌的时候开心地笑了起来;选了母鸡的士兵压不住兴奋地小声说今晚就去开小灶。看来这样的补给船带给岛上居民的不仅是食物,还有简单的幸福和快乐。






责任编辑 /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杨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