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

查看: 87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无一用是书生

[复制链接]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0:07: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版图上的零土地,其实是可以大展身手的“沃土”
这种高潮时会被淹没,只有低潮时才会露出的巨大礁盘,当人们在统计三沙市的面积时,是被算作“零土地”的。这就是三沙市的面积为什么只有13平方公里的原因,因为这些零土地——三沙市最多的就是这种零土地——完全被忽略了。岛礁上有一个白色小建筑,那是人们在礁盘上建的高脚屋。因为礁盘覆水不深,很容易建高脚屋。以此类推,其实我们可以在零土地上有更多建设。摄影/查春明

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了周边国家的大馅饼
看着眼前40多本关于南沙的专著和论文集,看着从网上下载的一篇篇关于南沙的论文, 看着刘南威先生的《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看着地理学界老前辈曾昭璇先生的《中国珊瑚礁地貌研究》,看着上世纪80—90年代连续考察南沙群岛的那些科学家的呼吁:“南沙问题机不可失,90年代最关键,搞不好就完了”

还有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渔民的一本本《更路簿》(《更路簿》共有十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略有不同),这说明世世代代有多少渔民航行在海南岛与三沙之间的大海上。

在潭门镇,眼里望着潭门港的一艘艘船只,耳边听着作家卢传福朗读苏德柳版的《更路簿》:“自大潭起”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茫茫大海上,潭门镇渔民驾着一叶叶扁舟航行海上,风吹海立,浪打帆篷,他们靠着一只木罗盘,漫天寻星斗。但他们是不打鱼的渔民,因为他们从不撒网捕鱼,而是潜水进入珊瑚礁中捞海参、抓海螺。南海中那些星星点点散落在大海中的珊瑚礁,就是他们的劳作之所。他们为那些岛礁一一命名,并一一画出从潭门前往这些地方的路线。

华南师范大学的刘南威先生致力于研究《更路簿》中的地名,他说我国渔民早在明清时就给西沙、南沙的绝大多数岛礁取了名字。可是清代有官员曾抱怨这些岛礁只有外国名字,而当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公布南海诸岛的地名时,很多地名也是从外国地图上音译过来的,因为这些官员不知道民间还有一本《更路簿》。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1期 作者: 单之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8-5-8 09:38:03 |只看该作者
      劳作之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