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09:24: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一种说法,工程与环境是一对矛盾。单纯从自然环境上来讲,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任何工程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像青藏线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高原工程。但是,我对“环境”的理解可能跟很多人不同,我觉得我们需要树立一种“大铁路”的观念。

铁路设计人员在青海昆仑山口踏勘
我是一直在第一线工作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在野外已经跑了19年,大大小小的铁路工程参加过十几个。这4年来整条命都扑在青藏线上,现在的线路,可以说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用脚一步步在高原上丈量出来的。跟学者们不同,我们跟当地人的接触很频繁、很密切,甚至可以说是血肉相连的。我觉得要讲青藏线的环境,首先要讲社会环境。在我干过的铁路线中,青藏线修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好的,两省区从政府到乡亲,都特别地支持,他们的热情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高原艰苦的工作条件给我们造成的困难。

每一次进行线路踏勘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藏族老百姓对改变现在生活的热切渴望。那时候我们一进山就是三四个月,经常跟藏民们同吃同住,他们从来没有怨言,听说要修铁路,都不是一般的高兴。不少地方藏胞的生活是很贫困的,在安多我们遇到一户牧民,两个年轻人刚结婚,家里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很多地方都没有路,有了铁路,他们要出来就很方便了。没有沟通,不交流,要进步是很难的。我觉得青藏线首先是一条人的通道,要藏胞老是停留在原始的生活状态,成为什么“活化石”,那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也是在安多,一听说我们要搞铁路测量,附近的牧民们虽然都很穷,但马上筹集了80头牦牛,无偿支援给我们。对于其他铁路来说是个老大难的拆迁问题,在青藏线几乎不存在,农牧民说,房子随你拆,只要把草场留下就行。我们修铁路就是为了服务于地方的,当然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很多草场都是以桥代路,每隔两公里就设计几个牦牛通道。

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反过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有很大益处。从格尔木到望昆,原来地方上规划了七级水电站,铁路要过,他们就主动放弃了。现在过格尔木河和昆仑河,300米的隧道就行了,如果避开的话,就得1100米。铁路节省了一大笔投资,而河流上不修那七级大坝,壮阔的自然景观也保留下来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2期 作者: 李金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8-4-20 09:20:21 |只看该作者
“大铁路”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