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旅游作为夜间文化旅游的新时尚,其高质量发展将带来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普教育等多重效益,同时也将成为激发国人天文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以暗夜星空为主题的旅游新业态在我国迅速崛起。据2019年携程发布的《天文旅游报告》,公众对观星旅游体验产品的兴趣不断增长。同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始打造“星星的故乡”文旅IP,发起“仰望星空”等系列活动,相关案例入选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名单。2021年7月底,中国(宁夏)星空旅游大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界和学界对星空旅游发展的探索。我国星空旅游的热度不断提升。
一、星空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地域辽阔,暗夜星空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类型丰富。不同生态和地理特色的暗夜地为公众体验浩瀚星河和观测天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星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比较知名的星空旅游目的地有青海茶卡盐湖、新疆伊吾胡杨林景区、宁夏沙湖景区和哈巴湖生态旅游区、湖北太平顶森林公园、湖南新邵白水洞景区等多类型的旅游景区景点。
纵观全球暗夜星空旅游,以美加澳新为例,其暗夜保护理念和星空旅游管理体系已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而我国在此领域近几年刚刚起步。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成立星空工作委员会,是国内首个以保护暗夜资源和发展星空文化为宗旨的机构。在地方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的支持下,经中国绿发会认定与推荐,我国已有六地入选《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分别是西藏阿里和那曲、山西太行红谷、江苏野鹿荡、江西葛源和陕西照金,涉及高原、湖泊、山区、海涂湿地和森林乡村等不同地理区域和生态环境下对暗夜星空资源的保护。为推进暗夜星空保护的发展进程,中国绿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还编制了《中华暗夜星空保护行动纲领》和《暗夜星空保护地项目标准》,鼓励国内各地区达到标准的地方申请资格认证,并“定期开展以暗夜保护和天文科普为基本内容的生态旅游活动”。
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后,公众回归自然、仰望星空的愿望日益强烈。2021年《中国星空旅游报告》指出,我国星空旅游群体黏性强、基数大、消费能力强。然而,由于国内星空旅游起步较晚,星空旅游实践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一是星空旅游目的地的无秩序、无标准或过度开发,缺乏规范化的开发与管理体系,导致许多优质暗夜目的地产生严重的光污染,星空旅游形象受损。
二是大部分星空旅游目的地位于僻静的偏远地区,缺乏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如交通设备、住宿服务、露营设施、地理环境解说及安全防护等。
三是现阶段的国内星空旅游主要停留在观星的程度,天文知识及星空文化的科学教育内容缺失,解说系统不完善,科研、游憩、环境教育、天文科普等公益功能还未纳入规划之中。
四是公众对星空旅游的认知还有很大局限,认为星空旅游只是天文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等特殊群体的小众旅游形式,星空旅游互动体验的多形式、多价值、多功能还未得到应有的专业的科学普及。
二、星空旅游开发应遵从的三项原则
夜空星辰不仅是我们世代传承的珍贵自然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虑到我国星空旅游初期阶段发展的特征,为保障暗夜生态保护和星空旅游的协同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现阶段星空旅游开发应遵从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保护性。虽然星空是可再生、可管理资源,星空旅游是负责任的生态旅游形式,偏远地区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仍会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旅游发展带来的人工光源,将会破坏暗夜地的自然黑暗夜空,影响旅游者的观星体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由此,暗夜保护是星空旅游开展的必要基础,旅游开发方、管理方、周边居民、旅游者等相关方都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不必要的照明灯具。同时,对于城镇地区而言,在照明规划和建设中应合理分区,光暗平衡,在城市中设立“暗夜保护区”或“暗夜星空公园”,为市民提供在城市中暗夜休憩、仰望星空的美学体验。
第二,专业性。即强调科学开发、管理和普及。星空旅游对于目的地的暗夜等级、大气条件和天文特征有着严格的要求。要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星空旅游体验,选址开发前需要对潜在目的地的多项天文气象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如暗夜质量、夜空背景亮度、大气湍流频率、星象清晰度、晴夜数量、大气透明度、风速等。对于适宜星空旅游开发的目的地,星空旅游的高质量开发需要牵手地方生态、地理、天文、物理、风险安全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科学严格的开发、监测和管理方案,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改善民生”三效合一,同时向公众提供生态研学、星空文化教育、天文科普、自然游憩体验的机会。
第三,公益性。凝望浩瀚星河是每个人的权利,是全社会的休闲娱乐。星空旅游与科学、教育、文化、技术发展、自然保护、生活休闲等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星空旅游不仅带给旅游者视觉感官上的审美与愉悦体验,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同时,也是生态科普、天文科普、航空航天科普和星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暗夜保护示范区或星空公园试点,在外围区设置体验互动区域或相关的天文设备,构建科学的解说系统,配备专业的星空讲解师和天文科普人员,是星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星空旅游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通过向研学旅游者、青少年以及广大普通游客提供专业科学的天文与生态教育体验,星空旅游景区景点将成为国内青少年研学和天文科普教育的天然实验室、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基地。
三、推动星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当前中国星空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萌芽期,如何科学规划星空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路径、统筹跨界资源、打造星空旅游示范目的地、推广星空旅游产品等问题亟需探讨和改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出台星空旅游的开发标准与管理规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际暗夜星空旅游经验是促进国内星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应参考国际暗夜协会对不同类型暗夜地的开发、照明灯具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解说服务等评判标准,制定与国际接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暗夜保护与星空旅游开发与管理体系。相关部门需携手多领域智囊专家团共同协作,确保开发和管理体系的专业性和实操性。此体系将为全国各地区星空旅游目的地及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参考标准。
二是牵手相关文旅单位,推广暗夜星空理念。星空旅游一直被认为是天文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的小众旅游,然而,随着社交媒体上星空图分享和流星雨直播,星空旅游逐渐突围出圈,成为大众向往的夜间旅游新时尚。然而,公众对暗夜生态、星空知识和基础天文认知较为欠缺。例如,我国西藏的阿里暗夜公园拥有世界顶级夜空资源,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暗夜顾问委员会收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但在国内依然鲜为人知,大部分公众从未接触到暗夜保护理念。因此,星空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推广离不开相关文旅单位的支持和合作。要充分发挥天文观测台、天文馆、天文协会、科技馆以及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场所的作用,向公众普及天文科学和暗夜保护知识,传递中华传统星象文化,提升公众的星空旅游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同时,应充分发挥相关文旅单位的作用,完善暗夜生态教育宣传体制,将光污染知识、星空文化、天文科普等融入大众社交媒体,提高星空生态旅游理念的曝光度,提升公众的暗夜环保意识。此外,暗夜星空目的地与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有着天然的空间耦合性。应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推动国家公园将暗夜星空资源纳入总体规划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的一半是暗夜”发展路径。
三是设立暗夜星空保护示范区或城市暗夜星空公园试点。目前我国星空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支撑,建立有效的规划、保护、利用与管理体系,是星空旅游业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可借鉴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推进历程,创建暗夜保护区和城市星空公园试点,融合地域旅游人文地理资源,联动周边社区,打造一批示范性星空旅游景区景点,塑造有影响力的星空文旅品牌,成为夜间旅游的新典范。示范景区景点的选择可以考虑已通过国际认证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在示范景区景点的打造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周围社区照明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标准和监测调研,在景区外围区域有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空间,包括观测台、科普互动区、露营区等多功能区域,并配套科学的解说系统。另一方面,对具有特色旅游资源的目的地而言,应构建“+星空”或“星空+”旅游模式,通过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将星空旅游品牌融入全域旅游的管理、运营和宣传等环节。
仰望星空,贴近自然,是公众的旅游诉求。星空旅游作为夜间文化旅游的新时尚,其高质量发展将带来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普教育等多重效益,同时也将成为激发国人天文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