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1年第10期 作者: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杨建夫
台湾岛,这个地球上的新生儿,历经地球母亲数亿年的孕育,终于在2000万年前的蓬莱造山运动中,升出水面。对于活跃了46亿年的地球来说,台湾岛错过了恐龙盛行、生物界大灭绝的时代,但是否赶上了第四纪发生的4次冰河期?这一地质之谜,终于被海峡两岸冰川学者揭开了!
冰蚀垭口是很难见到的冰河地形,在台湾至今还未在雪山以外的高山发现。垭口又称鞍部,是雪山主峰与北棱角之间的凹地,呈明显的U字型。
1932年日本的博物学家鹿野忠雄来台湾考察后声称发现了冰川地貌,立即受到地质、地理学家的强烈质疑。台湾高山在地质时期究竟有没有冰川发育?这成了一个未解之谜台湾高山有无冰川地貌,长久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早在1929年,就有日本学者推测台湾高山地带可能发生过冰川。3年后的1932年,知名博物学家鹿野忠雄来台考察,站在雪山主峰顶上,亲眼目睹东北面雪山上巨大的圈谷,具有完美冰斗般的圆弧状外形,以及谷底众多因冰川移动磨擦的痕迹和冰积地貌遗迹。下山后,他即撰文声称台湾高山有冰川遗迹,在日本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回响和震撼。之后,鹿野忠雄立即密集地开展台湾高山冰川的调查,他总共发现了80个圈谷,其中雪山最多,达35个。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鹿野忠雄被分派到南洋参军,1945年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婆罗洲的丛林里,就再没有回来过。他对台湾高山冰川的研究也像他的失踪一样,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70年前鹿野忠雄所调查的雪山地区圈谷分布图
台湾光复后,地质、地理学家强烈质疑鹿野忠雄的发现,可惜后继无人,仍没能解决台湾高山有无冰川的争论。近年来,在台大地理系有一群对高山冰川有着狂热兴趣的研究生曾多次循着70年前鹿野忠雄的路线考察过,我是这群热爱高山冰川研究生的队长,为解开这一科学之谜,把冰川课题研究作为我的博士论文。 大陆的博士生3年就能完成答辩,取得学位,可是在台湾,我却费了两倍的时间。原因无他,台湾没有人研究冰川,若选冰川作为博士论文,则会因无人指导而难以完成。经过几次论文题目的更换后,我的导师王鑫教授特邀请大陆著名的冰川学者北京大学的崔之久教授指导,开展对海峡两岸第四纪冰川的比较研究。
考察人员在进行剖面挖掘
雪山是台湾第二高山,山势极为险峻。特别在海拔3500—3600米处,耸立着一条陡峭的棱线,被视为险不可攀的“圣棱线”。我好几次差点在这里送命雪山位于台湾中部偏北一点的台中县与苗栗县交界处,其主峰海拔3884米,仅次于玉山(3952米),荣登台湾第二高峰的宝座。雪山山势非常险峻,从它名称的由来可知。雪山的名称主要来自泰雅族,他们称雪山为“Shekoan”音译为“雪高翁”,意为“岩壁裂沟”,即雪山周围都是陡峻的崩壁,特别是从雪山北棱角一直延伸到世纪奇峰大霸尖山的棱脉,平均高度在3500—3600米,是台湾平均高度最高的棱线,被称为“圣棱线”。在台湾登山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走完圣棱线的人可以结婚了”,一语道出了“圣棱线”危机四伏,随时都有送命的恶险状况。由于这里自然生态完整,分布着许多珍贵的动植物与地形、地质遗迹,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雪霸大型自然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