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8 09:4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不高兴 于 2018-4-18 09:41 编辑

在这个日益“千城一面”的时代,中国西南江山中的重庆,在人们的印象和谈论中,仍然拥有着鲜明的风韵、个性和风骨。诸如吊脚楼、棒棒军等城市符号,都带着热烈又倔强的气息。这是一座引人入胜的城,也是一座容易被误读的城。本文作者与重庆文史学者、建筑学者一起走读重庆,去寻找深入理解它的钥匙。


山城?江城?变化之城
站在南岸拍摄的新老两张照片,揭示了重庆城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巨大变迁,它山环水绕,主城的核心渝中半岛屹立于嘉陵江入长江之口,三面环水,像是一弯波光中的新月。她既是山城,也是江城,更是一座变化之城,她很难被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解读。摄影/王正坤

“此地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没有平坦的陆地。人们简直成了力图找到安身之地的山羊。在这个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岩石重叠的半岛上,只有少数几条沿半山腰新修的盘山路供运输使用。”

这便是1942年,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从飞机舷窗俯瞰重庆时,这座山城陪都给他留下的强烈印象。随后在重庆生活的15个月,他还看到了更多,特别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力量。此后,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多次重提在重庆的难忘时光。似乎借由重庆,他真正读懂了中国,也读懂了东方的江山。


大重庆:人、山与水的千年博弈
无论是重庆主城,还是“大重庆”都是不折不扣的山城,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撑起了她的骨架和风骨,水则是血脉和灵光。千百年以来,大重庆人在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攀山渡水,建造家园,人、山、水共同构成了一幅耐人品味的画卷。图为百年前的重庆巫溪县的一角。摄影/威尔逊

山城,是外来者最先叫响的
重庆有许多别名,目前来看,恰如费正清的第一印象般,“山城”是其中最成气候的一个,其人气指数远胜“雾都”、“陪都”、“火炉”、“桥都”等同侪。

文史专家彭伯通先生曾在《古城重庆》一书中讲述了山与城的关系,用一句“城在山上,城又本在众山中”进行了勾勒和总结。而地理文献则是这样详细解释大重庆之地貌的:“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东与秦巴山地、武陵山地相连,向西逐渐向川中丘陵过渡。地貌格局严格受大地构造控制,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全市最高峰为阴条岭,海拔约2797米,最低点为巫山县境内长江水面,海拔约154米(随三峡库区水位而变化)。”也就是说,不管是从整体范围还是主城的角度看,重庆都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山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第02期 作者: 何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8-4-25 11:04:57 |只看该作者
人、山与水的千年博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