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

1134

主题

0

好友

431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3:02: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山西地方剧种多达52个,至今流传着四大梆子和各种朴实古拙的地方小戏,保留着元代杂剧的遗音。因为戏曲文化繁荣,山西各地有了星罗棋布的乡间戏台。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的汤帝庙戏台至今还延续着每年一度的庙会传统。庙会上,人们在祭祀神灵的同时,少不了要请戏班在古戏台上演出几场大戏。


高平市王报村的二郎庙戏台是目前存世的金代戏台中格局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一座。该戏台于2003年被发现,年代被文物专家确定为1183年,比山西临汾牛王庙的元代戏台早了110年。这张摄于十几年前的照片上,戏台屋顶的灰瓦多数已经脱落,斑驳的墙壁保留着800多年前的面貌。
摄影/程画梅


明末,神庙戏台两侧出现了一种新建筑—双层看楼,底层充当厢房,上层则是专门的观剧场所。这种看楼的出现,也是对双层门楼式戏台的适应。明代以前,戏台多为单层建筑,双层门楼戏台一层可做办公之地,也可以提供公共活动空间;二层为演出场所,舞台两侧的厢房可供演员化妆使用。

       我清楚记得,台上锣鼓喧天,我们跟着手舞足蹈;台上咿咿呀呀,我们看得废寝忘食。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戏台和戏曲不自觉地成了启蒙老师——我最早接触的古典知识几乎全部来自这里。跟相对古板的学校相比,戏台是一处活生生的课堂,把传统文化中最有趣的东西传承给了我。


       自唐以来,许多华丽的土木建筑留在山西大地上,遍布乡野的戏台不过是古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门类。对于这些附属在寺庙、祠堂等“大雅之堂”一角的戏台,人们并没有进行过多关注。直到近些年,戏曲、建筑专家对古代演出场所进行全面调研,才让古戏台的魅力渐渐散发出来。据统计,中国现存元代古戏台仅有8座(一说为10座),均在山西境内;经历文革之后,历代古戏台在山西尚余3000多座(包括遗址),尽管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二,但数量仍然占全国的五分之四之多。元代是杂剧最盛行的时期,山西保存的多座元代戏台恰恰说明,这里曾是最重要的戏曲文化中心。


       若要梳理山西的古戏台,首先要说中国戏曲的摇篮——晋南地区。当然,它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戏剧领域。这片古称河东的地方曾坐落着禹都蒲坂、舜都安邑、尧都平阳。到了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济)又成为王朝的中都(地位仅次于都城长安、东都洛阳)。宋元时期,市井社会高度发达,诞生了众多勾栏瓦舍和杂剧作场。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述:“来时瓦舍,去时瓦解。”意思是说,勾栏瓦舍是一种拆装自由的演出棚,演出时搭建,结束时去掉。我曾一度在山西寻访勾栏瓦舍的踪迹,未能找到蛛丝马迹。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 鲁顺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