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正是出游好时节。走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中院村,秀丽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地道的风味美食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我们以布依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林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去年举办的中院村第18届布依风情节期间,村民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中院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唐红说。
这只是贵州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化的重要支柱,推动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挖掘特色文化,取得明显成效。
打造独特魅力
2021年,贵州出台了《关于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如何避免“千村一面”,做出个性和特色,确保乡村旅游发展有后劲、可持续?贵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甘溪越来越有看头了!”在安徽投资办厂的刘承银回乡探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甘溪侗寨时由衷感叹。
走进侗寨,几位武术表演者正表演着“六家拳”“洪门棍”等,引得游客不时鼓掌叫好。“甘溪素有习武传统,武术文化浓郁,被誉为‘功夫村庄’。”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说。
功夫作为当地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成为甘溪走上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的重要基石。同时,围绕自然古朴的侗乡景色,山、峡、瀑等优美生态,功夫菊、凤柚、油茶等特色农业种植,甘溪实现了“功夫研学+农耕体验”融合发展,近年来,平均年接待游客人数破1万人次,旅游收入100万元。
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的高华村,以瑶族药浴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现在,来高华村泡瑶族药浴,享受健康养生之旅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进一步加快药产业发展,高华村成立了高华瑶族药浴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加强瑶药种植,加大基地建设力度。现今,高华村已发展成以瑶药种植、瑶药加工、瑶浴体验、乡村旅游等为特色的民族特色旅游景区。“瑶族药浴有除湿、祛寒等功效,吸引不少游客体验,能为村民增加不少收入。”合作社社员、瑶族药浴包销售大户赵成坤说。
现今,贵州各地乡村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像甘溪侗寨、高华村一样,推出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绽放了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强化绿色底蕴
层层梯田、风情木屋、水塘、草地以及森林交相辉映,将毕节市大方县的童话五凤乡村旅游点装扮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当地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康养旅游,实现了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获收益,让群众端上“绿饭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贵州,深入践行“绿色贵州建设”理念,纵深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老板,你们旅馆后面这大片竹林长得好嘞。”湖南游客王芸指着竹林赞不绝口,他所赞叹的旅馆所在地是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缓冲区。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太平镇不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了以旅游为龙头,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依托梵净山和小镇的优美生态风光,一年十几万的产值还是能做得起来的。”过云山居民宿业主邱赵影说。平时,他会拍摄夜景下的小院、雨后的屋檐、秋日的聚会等并在网端发布,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沙滩村,800亩的绿色生态园充满浓浓的绿意。“我们重视自然生态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与当地的人文景点结合,形成了一条具有特色且可持续的发展路子。”新舟镇党委书记宋晓杰说。
随着对“两山”理念的深入实践,如今的黔贵大地远山青青、碧水悠悠,越来越多的乡村抹上了绿色底色,带动了乡村大踏步发展。
守住振兴之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贵州各地乡村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文旅融合产品,“诗和远方”牵手前行有了新突破。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以开发苟坝会议会址红色旅游为契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土陶文化、造纸文化,推进红色文化与乡愁文化结合,实现自身蝶变。
走进花茂村母氏陶艺馆,40多名学生正专注于手中的土陶,感受土陶文化魅力。“这已经是今天来体验的第四批学生了。现今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忙时一天要接待几百人。”土陶技艺传承人母先才说。据介绍,该陶艺馆现今已发展为集售卖、体验、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近年来年均收入达到40多万元。
不远处的花茂人家古法造纸特色商品馆内,多彩花叶融入传统古法造纸中,制成纸浆压花画,让花叶焕发了新生。“如今,我们不仅有一张纸,还有一幅画、一盏灯、一瓶酒、一首歌等传家宝。”该馆负责人张胜迪说。
在毕节市朝门村,独特的民俗文化,让该村旅游日益火爆;苗族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的保护与利用,让黔西市化屋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动当地旅游发展;反排木鼓舞、多声部情歌、二月二敬桥节、鼓藏节、苗年节等非遗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让黔东南州反排村在2022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万余元。
传承乡村文化,挖掘乡村之魂。贵州各地不断挖掘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活了古村古寨,鼓了村民钱包,富了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