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来得不是时候,错过了品尝阳山水蜜桃的佳机。殊不知,冬天的无锡桃源村也别有一番风味。我们游桃林、访桃人、听桃事、品桃诗,在这个“中国水蜜桃之乡”,感受有关桃的一切。
夜宿桃源,窗外的风有些冷。远处的田垄间好像敷了一层薄薄的霜,泛着太湖银鱼般的银白色。挂在桃树梢头的月亮却还透着橘黄色,让人感觉到一丝暖意。
远山如黛,近水如镜。这里西去桃花岛,南望鼋头渚,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特定的生态环境才能长出特色的佳桃来。
桃源村闻名遐迩,游客纷至沓来,是因为其不仅有桃汁鲜甜,还有惠山泥人、惠泉黄酒、清水油面筋等足可自豪的地方特产。在濒临太湖的广袤乡间,名曰“桃源”的村镇不止这一处,但这里更像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个美丽的乌托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桃色缤纷如云的季节,这里有的不是乌托邦的虚幻,而是实实在在、充满活力的美丽。据说这个被“雨花露”“朝阳”“白凤”等品种水蜜桃浸润的甜蜜乡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水蜜桃,全村种植面积4500亩,亩均产值2万多元。桃子每年只产一季,可村民把它当成宝贝疙瘩来四季伺候,即便“冬闲”时,也会去桃林里上肥、松土、理枝,期待来年有更大的收获。
五柳先生的“桃花源”只是归园田居后的梦想,而我则身临其境地领略到桃源之乐。尤其是每年夏天,我总要去买上一些水蜜桃来尝鲜,家人都说我“就好这一口”。阳山水蜜桃是桃子一族中的佼佼者,还没成熟时,表皮呈淡青色,密密麻麻布满细绒毛,中间有一条浅浅的线沟,这时的桃子吃起来酸酸甜甜。及至完全成熟后,桃子表皮呈淡红色,对着阳光一照,水润透亮,咬一口甜津津的,水分十足,插一根吸管,就能吮吸鲜甜的桃汁。由水蜜桃延伸出来的当地产业还有制酱、酿酒、民宿、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随着仲夏桃香搞得风生水起,游客在桃林间观赏、采摘,享受与闹市截然不同的乡野果趣。
我住的民宿古色古香,门前挖有小池,池上筑有小桥,回廊曲折,迭出诗意。民宿主人返乡创业,翻建祖宅,开了餐厅、酒坊、茶室。在这里,游人不仅可以吃农家饭,还可以品桃酒、住农舍、干农活、购农家特产,全方位体验桃源村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陈阿姨家承包了20亩桃林,一年四季小心侍弄,过去因为桃子销路不畅,收入受限。现在,她通过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每年都有专人上门收桃,桃子论箱卖,远销海内外。收成好的大年,每亩地就有1万多元的收益。说起桃源村如今的好日子,陈阿姨满脸是笑:“农闲时,我们也做桃胶、酿桃酒,还常常去看看锡剧《珍珠塔》,日子过得就像阳山水蜜桃一样甜蜜。”
阳山还是一个特色农产品的闪亮品牌。不少民间资本参与进来,使村集体资产依托水蜜桃越做越大。近年来,当地的一批种植大户与电商团队、桃文化主题民宿业主自发组成“桃缘新联盟”,走上同心帮扶、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桃花盛开的地方,也是充满希望的地方。即便是冬天,我漫步村街、桃林、坡地,仍然能感受到置身参差桃林间的美妙。若是在初春时节,桃花缤纷如霞,远望是一片粉色的花海。到了仲夏的傍晚,满溢的桃香熏得空气都甜津津的。
脚步没有到达的地方,心先到了。当橙红色的圆月挂上桃树梢头,我踩着碎银似的月光,沿着村间小道信步游走。月光勾勒出民舍造型古朴的轮廓,童话般迷人,屋里飘出一阵油煎带鱼的香味,诗意的想象与生活中的烟火结合在一湾光影之间。
远处的桃林呈现朦胧的参差,伸开的枝丫就像一只只手,接住了满天月光。如水的月光轻灵地从枝丫间洒落,树下像盖了一层薄薄的霜,伸手就能触摸丝丝寒意。
月色如霜,有一点儿冷。我紧紧棉袄领子,一拐弯,走进一家茶室。来一杯热茶吧,暖暖身子。主人推荐我品尝无锡的太湖银针。泡在玻璃杯里,茶尖根根直竖,泡上一会儿才慢慢沉下去,抿一口,茶香浓郁。
茶室主人非常健谈,捧只紫砂壶与我对坐,道出了不少赞誉桃的古诗句。“桃花四散飞,桃子压枝垂。”这是唐代诗人姚合《杏溪》所写桃子成熟时的情态。一个“压”字,把满枝挂果的丰收之景尽情道出。“四斤桃子世所珍,雕盘献客夸轮囷。海霞红点王母颊,玉团中涵秋水色。”出自元末明初诗人刘崧《四斤桃子歌》。诗中描绘的色香味与阳山水蜜桃无异,令人垂涎欲滴。“红桃子熟红如火,掷向人间与世人。”这是明代文人王邦畿《游仙词》中的大白话,说那红色的桃子成熟时像火一样红,迎候前来摘桃的世人,说得实实在在。
主人为家乡的水蜜桃而自豪,我这外来客也为能来桃源村一游而深感幸运。待到明年夏天,我要再来桃源,钻进浓密的桃林间,沉浸在浓郁的桃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