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老区,山东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山东通过强调规划引领、开展资源调查、建立协调机制等有力措施,在数字化保护利用、沉浸式演绎场景、红色传统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与经验做法,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保护展示利用新探索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评选工作。山东博物馆申报的“‘五位一体’推进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新探索”等8个案例成为典型案例。山东博物馆开展的“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及山东省革命文物数据库建设”项目集革命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利用、综合管理“五位一体”,在科学保护前提下,对馆藏珍贵革命文物进行活化利用。项目负责人、山东博物馆副馆长高震介绍,项目创新提出了“前置保护修复”环节,将项目中200件革命文物的本体保护与数字化保护融合,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完整地保存历史信息。在实体展览的基础上,山东博物馆上线“让党旗永远飘扬”云展览,利用网络新媒体,推出革命文物“云直播”。项目中山东省革命文物数据库的开发,还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是山东省革命文物大数据建设工程的开端。
2021年以来,德州市博物馆不断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社会教育,整合全市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举办“血砺忠诚——冀鲁边区革命历史文化展”和“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历史文化展”等红色文化主题展览,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同时创新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小小红色志愿者,宣传和推广红色革命文化知识,传承红色基因。
王文抗战旧址位于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内。2021年7月27日,当地在东王文村举行了王文抗战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公众开放日活动,吸引村民、学生等200余人参加。工作人员对王文抗战旧址总体情况做了现场汇报,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现场教学,向大家讲解王文战斗的历史,把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送到群众家门口。
红色传统教育新成果
山东省立足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服务好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省遴选100处革命旧址和27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编印《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场所》,并在“云游齐鲁”平台上线革命文物专区,制作红色地图,向全社会推介。同时,遴选100个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向社会推荐,这是对革命文物、红色文化的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滨州“渤海老区”独特的红色资源和扎实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成果,设置了启发、引导式革命文化暨党史学习教育视频教学课程。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历时9个月,经过层层审核,首部展示渤海老区革命斗争历史和传承“老渤海精神”的中小学革命文化视频教学课程《飘扬的旗帜 奋斗的精神——永载革命史册的渤海区》已制作完成。教学课程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云平台和教学光盘进入全市中小学校免费播放,为全市2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革命文化课堂学习提供丰富素材,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现辖雷神庙战斗遗址,是胶东地区著名的红色革命纪念地。近年来,该馆不断改陈更新,形成了图文并茂、声光电齐备、颇具规模的陈列。同时,该馆创新导览方式,努力讲好雷神庙战斗红色故事。2020年以来,牟平区博物馆全新打造了“红色流动博物馆”,先后整理制作了“雷神庙战斗图片展”“牟平革命史图片展”“牟平英雄人物传”等红色革命题材的图片展览,利用“红色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将展览送进校园、送进社区、送进村庄,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红色博物馆”。
潍坊市博物馆通过“尽善尽美唯解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的红色展览创新实践,探索出了“联动办展”新模式、“4321多位一体”红色宣传新模式、红色流动展览“六进”新路径。潍坊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创新采取“聚合联动”办展模式,与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等3家单位合作,将“潍县团”战旗等各单位革命文物精品98套(件)荟萃于展览之中。结合潍坊独具特色的木版年画、全形拓等非遗技艺,举行了“版之印记——革命版画带回家”等社教活动。还建立了一支专业红色宣讲团体,全力打造红色宣讲新模式、展览新路径,让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永续相传。
融入乡村振兴新实践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柏庄村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桑园镇,保留有鲁东南特委和北海银行两处旧址,并在2021年完成了两处旧址的室内展陈,现已正式对外开放。该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保留了街巷院落完整的红石部落,开发了系列红色旅游商品,形成了“红色旅游”品牌。柏庄古村项目负责人孙婉莹表示,2018年起,柏庄古村建设了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沿河商铺及研学特训基地,配套建设了“花海迷宫”“紫藤花园”等景观元素,打造了由开发商投资建设、村民参与经营,集红色旅游、人文历史观光、数字农业、采摘餐饮、民宿居住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020年,该村建设了占地200亩的四时共享田园,打造现代农业新业态,探索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以山东省青代会会址所在常山庄村为依托,利用村民和革命前辈当年居住的古院落,还原20世纪40年代初的场景。常山庄村里的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还打造沉浸式演出小院,推出《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战地医院》等6个短剧。演员是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用当地方言演出,当地人,当地话,演当地事,深情质朴,感动人心。景区里的保安、保洁、园丁等,聘请的都是当地村民。村里还通过土地流转,打造了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模式,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逐渐回乡就业。“红色文化+沉浸演艺”的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与增收。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2亿元,推进实施了133个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下一步,山东将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和馆藏革命文物评估定级。以刘邓大军渡黄河、八路军进山东、抗战交通补给线等革命文化线路保护展示为重点,推进沂蒙、胶东、渤海、鲁西等革命文物片区建设。同时,推动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与高校、中小学建立合作交流平台,推动革命文物走进学校思政课堂,提升全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为革命文物绽放新时代光彩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