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网】徐霞客网 霞客旅游网 霞客摄影网

4537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09:44: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11期 作者: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于坚

在横断山脉的影响下,丹巴碉楼这种建筑形式,既自我封闭,当碉楼在其他地区已经消亡之后,在丹巴却得以化石般的成系列地保存下来;又在时间中吸收各种影响,自我改造,从碉楼与宅院结合的形式发展到碉楼最终在藏式宅院中符号化,使这种古老的石砌建筑达到有利于当地人诗意和谐地栖居的最佳形式。

丹巴自古就有“千碉之国”的称谓,在距今两千多年前,这里便开始建造碉楼。明代至清中叶时期,古碉数量达几千余座。图为丹巴蒲角顶山寨的雄浑苍凉的古碉群。


我们的汽车沿着川藏线向西,穿过被搁置在高温蒸笼里的灰蒙蒙的成都平原,穿过长4000多米的二郎山隧道,沿着大渡河奔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非常危险的道路,远古的造山运动后,地质结构依然没有稳定,活跃着,变化着,美丽而不安,一方面是无数的金子、石头被大地翻腾出来;另一方面泥石流、地震和塌方也时时在毁灭着一切,犹如永不完工的工地。

从上午一直行驶到黄昏的时候,公路噩梦才结束,丹巴出现了。现代主义的马赛克瓷砖的四方盒子统一运动忽然销声匿迹,藏式民居在古老的田园之间岿然不动,屹立在日新月异的世界运动之外。在跳跃着清波白浪的大渡河东岸一处舒缓开阔的山坡上,出现了一个藏寨,犹如别墅群。与其他的藏式民居不同的是,每家屋顶都有一个缩小的碉堡般的房间,红白相间,房间顶部有四个角,使这些藏式民居不同凡响,看上去就像一顶顶皇冠。这些皇冠一座座散落在果园、树木和玉米地之间,炊烟袅袅升起。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间耸立着几座用石头堆砌起来的棕黄色碉楼,高入天空,像古代遗留下来的烟囱,但不是圆的,而是方的。转过山口,丹巴县城所在地章谷镇就到了,一道长刀般锋利的断崖横在县城的入口,崖边被落日镶着一道金边。断崖后面出现了狭窄的街道,两三条街道沿着大金川峡谷两侧展开,街道上全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六七层的样子,与众不同的是,建筑的顶上也都特意高出四个角。这是我完全想象不到的一个世界。


横断山脉的广阔地区都有古碉分布,但幸存最多的是在丹巴地区,而梭坡乡又是丹巴古碉最为密集的地方。据2004年的统计,丹巴境内现存石碉562座(包括残损的),而其中有172座在梭坡乡。图为梭坡乡莫洛村的古碉。


井备藏寨

井备是丹巴最古老的寨子之一,就在县城不到10公里的地方。从公路看上去,这个山上的寨子保留着原来的灰黄色,有点其貌不扬。汽车在公路上停下,一座铺着木板的吊桥已经挂在激流跳跃的牦牛河上,过了桥走不到几步就开始登山,爬这样的山完全是直接升高海拔。就是如此陡峭,有泥土的地区依然被打整成了田园,登完种植着玉米的山地,我们已经站在半山了,寨子却还在高处。小路边用石块围起一堵矮墙,垒得非常好看。接近寨子的时候,小路被红红绿绿的花椒树裹了起来,散发着浓烈的香味,这是世界上最美丽丰富的道路,在此地你遇见一个苹果园,在彼地你遇到一个梨园。在那儿是核桃树,在这边是石榴树。在这里有一个模样独特的白石头,缠着哈达;往那边看是经幡在风中飘摇。忽然一头黑牛从篱笆后面伸出头望着你,忽然三只山羊小跑着横穿山路,进果园去了。

寨子快要到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白塔,我们绕着走了三圈,然后才进入了寨子。古老得像是来到中世纪的某日,太阳的影子打在石头墙上,制造了许多几何形状的阴影,石墙大多已经发黑,上面画着模糊的白色符号,塔状的、葫芦形的带路的乡干部生柏庸宗告诉我,那些是苯教的符号,有财宝、多子、吉祥等含义。

在村里,见多识广的村长介绍说,井备有108户,480多人,其中有20多人是石匠。村里的这些石头房子都是全村一起盖的,一家要盖房子,全村都要来帮,出劳动力,出材料。只有石匠活和木匠活是请工,要付工钱。目前是管吃住15元一个工,一个工就是太阳升起来干到落山。盖一栋错落四或五层的藏式房子需要280到300个工。请三四个匠人的话,一栋房子三个月左右就能建成。不需要图纸,凭经验,主人家根据地理位置和实际需要提出些修改,以住得舒适方便为准,就是在大致遵循传统的基础上,怎么舒适怎么盖。一栋藏式房子占地大约在180到200平方米,没有人会要再大,足够住了。盖一栋房子只需要现金一万多元,材料是现成的,石头么到处都是,要用木料的话,到乡上去批,然后上山去砍。如果里面要装修得好些,就贵些,外面都是一样的。

嘉格初茸家的房子是村里最古老的,他家祖上曾经是头人。从外面看,这房子犹如碉堡,大小不一的石头垒砌得非常平整,墙角对齐的线锋利得就像刀刃。我忽然想起了遥远的布达拉宫,那伟大的圣殿就是从这样的房子中生长出来的。村长说,砌这样的墙完全是靠经验,用眼睛去测量水平。他笑笑说,我也当过石匠,也可以砌出这样的水平。我们进入嘉格初茸黑暗的老宅,一个小小的迷宫,有许多房间,窗子很小,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把把剑。他家刚刚搬走,在另外一地盖了新房。空空的地板上搁着石头打造的三条腿的锅桩,在横断山脉地区,火塘和支锅的桩子是各民族共同的生活器皿,它也许起源于原始的穴居时代。我见过各式各样的锅桩,式样最结实大气的是藏式的,可以支很大的锅。嘉格初茸22岁,是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他带我们去参观他家的新房,依旧是老房子的格局,但里面汲取了某些现代的因素,把窗子开大了,使用了一部分水泥和瓷砖,还有卫生间,在我看来,这是最完美的别墅了。


古碉从造型上有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二角碉、十三角碉之分,碉角越多,建造工艺难度越大,蒲角顶上的这座十三角碉(居中者)是惟一留存下来的孤品,被视为碉中极品。


我问村长村里有没有碉楼,他说有,就领我们去看,果然村子中央藏着一座碉楼,已经倒塌了一部分,依然有二十多米高,顶上已经长出了一棵小松树。与寨子里的建筑比起来,这个碉楼当然是最完美的,一看见心中就会一动,结实、古典、饱满、垒石建筑的一切因素都处理到最佳,而且周身布满包浆,完全是一个古董。

井备寨子最高的建筑是山顶上的苯教小庙,这个村庄全民信仰苯教。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藏传佛教兴起后,苯教被从西藏驱逐,进入横断山脉地区。它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所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宿、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飞禽走兽等自然之物。苯教可以说是泛灵信仰在西藏的地方形式。它的祖师叫“兴绕”,就是最高的巫师。这种万物有灵的信仰持续到今天,使丹巴的自然世界得到了极大的保护。丹巴是信仰苯教最多的地区,20多个寺庙中,大约有一半是苯教寺庙。起初苯教是没有寺院的,巫师主要在岩石山洞中修行,苯教没有独立的教义和系统理论,其观念及内容是通过身体语言的占卜、祈祷、咒语、幻术以及各种特殊的仪轨加以表现。佛教传入西藏后,苯教受到影响,也开始建立寺庙。丹巴最有影响的苯教寺庙是苯教神山墨尔多山下的墨尔多神庙。这个庙的主神是黑色的骑着介于牦牛、马、驴之间的某种神兽、样子如护法神的墨尔多山神。同时也供奉着观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莲花生、镇江王爷和女娲。这个庙不限于苯教信徒朝拜,黄教、红教、花教的信徒都可以进去朝拜,不同的只是苯教教徒逆时针转经,黄教红教顺时针转经。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宽容的宗教场所了。

天色已晚,夕阳照着栋栋老宅,泛着微光,妇女坐在阳台上捻羊毛线。忽然,最大的一株老柏树下响起苍凉低沉的歌声,大树下的石头上坐着几个女神般的老太太,白发苍苍,她们缓慢地张开双手,向着天空,唱着我们听不懂但可以感受的歌,村长说,她们是在求雨。现在,丹巴正遭遇大旱,玉米都快要枯死了。悲哀、虔诚、温柔的歌声,如果苍天有耳的话,她一定会落下眼泪来。我相信我听到了原始时代的声音,这也是我听见过的最遥远的声音。老人们祈雨的时候,村长从口袋里拿出已经用得像个磨石的手机,按了几个号码,与柏油公路沿线的某个地方通话。


四角碉是最为古老的石碉造型之一,为石块所砌,光滑的墙体,角如刀刃,四角顶端作尖角耸立,像巨大的梯形柱子直插天宇。是当地人崇尚雄浑、凝重、沉稳和崇高的审美观念的外向延伸和体现。四角碉在丹巴最为常见。摄影/卢海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