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文章出自: 作者: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覃妮娜
在广西喀斯特景观遍布的青山中,有个隐秘的千年古镇。它没有江南古镇的显赫,也没有蜀中古镇的大气,它如一块原玉,未经细磨、古朴典雅。它就是黄姚古镇。在古建筑群日渐消失的今日,这里却完整地保存着300多座明清建筑。江水环绕、亭台楼阁,青石街巷、楹联处处,岁月让诗意密密交织其中。
黄姚古镇兴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朝,民国时逐渐衰落。登临真武山,可俯瞰古镇全景,酒壶、真武、鸡公、叠螺、隔江、天马、天堂、牛岩、关刀九座山峰环绕。峰丛间的谷地里散落着300多座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岭南民居。现在黄姚仍有2000多人在此生活,绝大多数为原住民。摄影/赵福珠
护佑小村归在抱
民从乐处切瞻依
这是黄姚古镇的迎秀街,街名取自迎接秀才归来之意。黄姚历史上人才辈出,根据贺州《昭平县志》记载,清朝时期的黄姚一共出了11位举人、7位进士和3位知府。摄影/赵福珠
古镇街巷狭窄,汽车不能进入,因此很好地保留了传统古韵—清幽宁静,大有与世无争的风骨。古镇里的居民,大多经营豆豉、豆腐乳等土特产生意,也有不少人务农,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图为龙畔街一条长100多米的巷子。摄影/钟伟
黄姚古镇位置图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的东北部,距离桂林约200公里,是一个现存完好的明清古镇。这里是南岭的余脉所在,遍布岩溶洼地、峰林和峰丛,古镇面积约4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姚是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黄姚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
黄姚古镇手绘图
黄姚古镇在姚江西岸,宝珠江南岸,兴宁河北岸。倚仗三条自然河道的围护,在三河之间形成的高地上,建起一座街道分布如龟背的市镇。曲折环流形态的河流,是风水学上最推崇的冠带水,且水的出口在东南方向,更是符合风水学水向东南去的要求。
四境均安沾厚泽
一方共乐答鸿恩
黄姚古镇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城门都很袖珍,透露着黄姚人的朴实,不讲排场,只求一方宁静生活。进出城门的古道是用青石板铺就的,历经岁月洗礼,散发出幽远的微光,述说着久远的故事。图为北门三星楼。摄影/钟伟
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黄姚古镇,静卧于一条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萌渚岭古道上。这里是南岭的余脉所在,遍布岩溶洼地、峰林和峰丛,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013年春节,在阅读了大量关于黄姚的书籍史册后,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扔下书,前往黄姚,去感受这个文人笔下诗意的千年古镇。 在服务站处理完车子的故障,起程时已暮色四沉。从梧州前往黄姚的高速路上,隧道一个接着一个,那些曾经在地图上无数次看到的地名,一个个扑面而来。我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般从中穿行,想象着千年的古道,此刻就在车轮之下。循着马蹄声、桨橹声,我星夜兼程地赶往黄姚。 走进黄姚:千年古道孕明珠从东潭山向东远眺,只见群峰如波浪一般起伏,绵延不绝。在江河环绕的峰林间,隐约可见一片青瓦相连的民居聚落,那便是黄姚古镇。 古镇面积约4平方公里,街巷是青一色的石板路,串起300多幢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古民居。除了这些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古镇里还有十多处亭台楼阁和20多座寺观祠庙。当地居民钟爱楹联,现在仍保存有上百的古代匾额和楹联。为什么一个小小古镇竟会有如此规模的明清建筑?古道又是从何而来呢?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曾分五路下南岭。其中有一路是从湖南省道县到江华县,越过萌渚岭后分为两条,一条是在广西富川县走水路沿西江进入广东;另一条是向南,从黄姚坐船进入梧州,逆西江各支流到达广西各地。 唐代以后,岭南成为官员左迁(被贬)的中转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路线就是由黄姚经藤县,顺南流江出海至琼州(今海南省)。这些古道上曾建有接官亭,历代远贬岭南或琼州的官员,一路不断回望故土,感伤际遇。翻开官员的日记或诗集,遭贬的事由和心情可能各异,但南下的路途是一致的—在穿越黄姚那条石板路上,他们边走边吟,撒落了一地诗篇。 宋末,蒙古骑兵南下,被坚守的宋将马墍挡在桂林北面的严关之外。最后,蒙古骑兵另派一军从南边攻入桂林城,当时走的或许就是穿过黄姚的这条古道。 明代时,《殿粤要纂》记载它还是驻军之地黄窑营,到清代《昭平县图》的记载,它已经发展成了以商业为主的黄姚埠。从北方南下的马帮,翻越萌渚岭,马蹄踩着黄姚戏台锣鼓的节奏,精神抖擞地穿城而过。从西江来的商船,过封开、梧州,在马江镇溯姚江北上,沿着碧绿平阔的水面,进入黄姚。陆路和水路的商品交易后,再各行其道返回。 如若从公元前221年秦兵南下算起,经由黄姚的古道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黄姚也终因位置的便利,成为重要的商贾汇聚之地,从一个驿站发展成为一个城镇。鼎盛时期修建的古建筑,让后人得以依稀感受到这里昔日的熙攘与繁华。 风水格局:水如罗带山如屏有人说黄姚古镇是按照九宫八卦的原理建造的,其中蕴含了很多风水原理。一向爱寻根问底的我,很想看看在喀斯特峰林盆地里,怎样能设计出“八卦城”? 开车的司机听说我想看黄姚古镇的全貌,主动告诉我,观看全景最好的地方是隔江山顶。虽然有心理准备,我还是费尽体力才勉强爬上山顶。站在隔江山上,眼前的黄姚古镇周边群山耸立。酒壶、真武、鸡公、叠螺、隔江、天马、天堂、牛岩、关刀等九座山峰环绕古镇,这样的地势被黄姚人骄傲地称为“九龙聚穴”。九座山峰中最为尊贵的是位于东北方的真武山,黄姚人认为背枕“龙脉”,能“人杰地灵、财富民兴”。 黄姚地处姚江西岸、宝珠江南岸、兴宁河北岸,景色秀美,古人便在这三江之间的高地上建起了一座街道布局如龟背纹样的市镇。姚江由东而来,收纳了宝珠江后转向南,在古镇中心画了一个形似“S”形的河道,这就是此地八卦之说的来历。风水学上认为水能储气、聚财,三江环绕,形似八卦,能带来财气。曲折环流形态的河流,是风水学上最推崇的冠带水,且水的出口在东南方,更是符合风水学中水向东南去的说法。从科学的角度看,弯曲的水流平缓,便于生活取水,同时也利于水上交通。 黄姚的街道,每过五六十米就会有一个转弯挡住你的视线,几乎没有超过一百米的直道。虽然街道的布局看起来很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但我也有些好奇,有的地方似乎并不是因为地形的限制,而是特意设计成弯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后来我查阅了有关中国古代风水的书籍,原来古人讲究“好回旋忌直冲”。古人认为道路直对宅门是“冲”,为凶。如果房子对着大路,不能藏风聚气为不吉,所以有了黄姚兜兜转转的街巷,古镇的宅院也都在路的侧面或是在转弯后设门。 这里没有我们常见的十字路口,所有的路口都是“丁”字形,沿着每个丁字路口走下去,都能通过一个环道,回到主干道。这样的道路,对于不熟悉古镇结构的人来说,完全就是一个迷宫,但却能对居民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护佑小村归在抱
民从乐处切瞻依
黄姚自古以来就有咏怀抒情、撰写楹联的传统,在黄姚的亭、祠、庙等建筑上,还存留有古代楹联数十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有的是古联新写,有的是新人撰书。图为一处民居的内庭,从正门到过厅的廊柱上,都贴着寓意吉祥的春联,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折射出传统文化之光。摄影/钟伟
夏天的黄姚,空气清爽,温度适宜。居民喜欢歇坐在室外,一边乘凉,一边拉家常,耳畔回响的是虫鸣蛙叫。这样自然惬意的画面,是久居都市的人所心生向往的。图为金德街夏夜景致,这里是明清建筑保护得最好最完整的一条街。摄影/何发清
桑梓人归歌乐土
枌榆景在忆遗风
图为古镇有名的五口井,它是当地居民的水源地。方形井是出水口,为饮用水,从这个池子往下,水流次第经过洗菜、牲畜饮用和洗衣几处池子。古井设计巧妙合理,至今仍在使用,并成为居民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摄影/张小宁
防御布局:山川的庇护与自我营造依山傍水的黄姚,住、防两宜。由于镇外田少地贵,于是不管大户小户都沿着江两岸聚在镇内。山脚下地形狭窄、高低不平,又遍布石 责任编辑 /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刘乾坤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康静 图片编辑 /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王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