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鱼礁胜景的日子里,我发现,这些特别的“水下公园”也是许多潜水爱好者和摄影师的心头之爱,相比于常规的海底景观,人工鱼礁往往能带来更多的不凡邂逅。
在马来西亚诗巴丹海域,就有这么一个神秘花园,它的“出身”很朴素,是个退役的石油钻井平台,不过其另一重身份却很炫目——世界上唯一一座搭建在钻井平台上的酒店,它一点也不落寞,每年都像磁铁般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一座被废弃的钻井平台,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在仙本那码头,一艘快艇将我们送到了平台下。第一次见到它,不禁被其雄浑的外观震撼了。一座巨大的钢铁堡垒,由6根巨大的红色柱子支撑,平台部分距离海面足有十几米。一部巨大的升降梯嘶吼着出现了。伴随着低沉的震动,我们慢慢从海平面升起。
第二天清晨6点,这座海上城堡的神秘景观才真正拉开帷幕。穿戴好潜水装备,我从平台搭升降梯入海。在平台巨大阴影笼罩下,我静静地四下徘徊,很快在不远处发现了一片片黑影,有房屋,有吊桥。游近些,里面的“住客”让人大吃一惊——竟然有成群的厚唇石鲈、刺盖鱼和燕鱼。清晨的海底格外静谧,能见度极好,我“蹑手蹑脚”地趴在它们的家门口,拍下了好些精彩的照片。人类的建筑物和野生鱼群就这样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让人惊叹,却毫无违和感。是的,这座废弃平台已变身为人工鱼礁,酒店的下方便是一个潜水乐园
听工作人员说,附近还有特意沉下去的两艘小船。我先找到了其中一条,它静静躺在海床上,此时此刻,一只孤单的海参正在船舷上行走觅食。我从它上方游过,惊醒了一只沉睡的玳瑁,它开始和我并行向船头游去……
第二条船则热闹许多。在不大的船舱里有成千上万的玻璃鱼,汇聚在此繁衍生息;一群厚唇石鲈正围绕着船四周做清晨的口腔清洁;两条觅食的蓝鳍匆匆经过。那熙熙攘攘的场景,简直如城镇的早市一般。
下午,平台下往往会有较强的水流。下潜时,我发现巨大的柱子间有一个神秘黑影在移动,一群小鱼则如影随形。早就从工作人员口中听说,这里有一条巨大的石斑鱼出没,想来就是它了。想给这“老奸巨猾”的大鱼拍张近照可真不容易,因为这儿就是它的家,身为“地头蛇”,它对这里的每一根柱子都了如指掌,个性又十分谨慎,只要看到有人靠近,立刻掉头离开
后来,我想出来一个“围堵”办法——从大石斑藏身柱子的另一面慢慢绕过去,尽量避开其视线,在其猝不及防时按下快门。用这种“躲猫猫”的方法,让我得到了几张较满意的照片。
夜潜也是很刺激的事。经过海洋和时光的“装修”,这座人工鱼礁已变成了一座海中庄园,主人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虾蟹和海兔。夜幕降临之后,柱子上、缝隙间、舱室中,到处都是活跃起来的小生物。在鱼礁的庇护下,许多鱼类长期栖息于此。在它们睡觉的时间里,有机会拍到特写。观察鱼眼睛很有趣,不同鱼类的眼睛会有截然不同的外形特征,不同角度和光线下,也会呈现出多样的光泽和色彩。鳄鱼鱼的眼睛中有类似睫毛般的美丽花纹;黑斑叉鼻的眼睛则有着金色的眼圈,配合着深蓝色的瞳孔,充满了神秘感
在一处堆满了废旧管子和马桶的诡异区域,散落着各种鱼类的骨骸,在手电的照射下,白森森的有些吓人,可估测它们生前的大小。有条的鱼骨保存得较完整,至少在40厘米以上。我不禁有些好奇,是什么样的“杀手”能够捕杀如此体型的大鱼?在废墟中游动着,我注意到在数个旧马桶堆成的“堡垒”中,有小树干般的躯体在晃动,上面布满了黑褐色的花纹。我意识到,这很可能就是那位神秘“凶手”。终于,在马桶的缝隙中,我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这真是一张邪恶的面孔,狡黠的小眼睛死死盯着我,让人不寒而栗,长长的利齿闪着寒光——原来是一条近2米长的鳗鱼。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家伙已在平台下定居许久了,丰富的食物让它的体型变得越来越大,马桶堆则变成了安全舒适的老巢。
在巴厘岛附近的图蓝本,也有一座独特的鱼礁——一艘历史悠久的沉船,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特意设置的人工鱼礁,而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这艘沉船的名字叫做自由号,1918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建成,1942年1月它满载火车零件和橡胶从澳大利亚出发,在龙目海峡被日军鱼雷击中,搁浅在图蓝本的黑沙滩上,船员全部获救。之后的21年中,“自由号”成为了附近渔民的五金零件库,1963年3月16日,附近的阿贡火山爆发引发地震,将它“震”到了大海深处。
40余年的时光,已经将沉船演变成了一座经典的鱼礁,时过境迁,“水手”们早已变更——各种各样的鱼类穿梭其中,大海扇在钢铁废墟上肆意绽放,船舱则成为了一大群隆头鹦哥的栖身之所。这些独特的资源,让这艘沉船所在的海域成为巴厘岛附近最好的潜点之一。许多潜友不远万里,辗转来此,为的就是赴这场视觉盛宴。
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射向海中,在船舱中睡觉的一大群隆头鹦哥的晨练时间也到了,它们开始很有默契地集结在一起,慢悠悠地游向远方,开始一天新的生活。要想与它们邂逅,需要天不亮就起床下水,运气好时,能看到它们从底舱中倾巢而出的壮观场面。在这里定居的还有一群杰克鱼,它们常会在水面附近形成一场“银色风暴”,让人过目难忘。
顺着船只遗骸慢慢探索,你会发现长满珊瑚的炮口和从残破船舱中伸出的华丽海扇,以及生活在海扇上的丹尼斯豆丁海马。在船壳的庇护下,一群玻璃鱼正在游曳,一条衣食无忧的大东星斑时不时蹿出来,吃掉其中几条,团状的鱼群被杀手袭击,开始四下躲闪,像是流淌的水银,极具动感。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一艘破旧的沉船,竟能变成海中的自由天堂。
实际上,除了水泥、钢铁材料的构件鱼礁外,在世界各地都有用沉船做成的人工鱼礁。甚至,报废的坦克、飞机和大巴也被当成了好材料。为什么这些鱼礁能聚集如此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说法也有很多。一般认为,鱼礁会催生涌升流,将海底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饵料;广大的表面积会成为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缝隙和孔洞则是天然的庇护场。还有研究认为,鱼礁能够产生大面积阴影和缓流区,可让鱼群躲避风浪和天敌。
曾有研究者做过对比,在南海某海域春夏季投礁一个月后,礁体表面的附着生物覆盖率达100%,3个月后,在鱼礁区域生活的各种海洋生物种类极大丰富。而在山东某海域,4—5月间,人工鱼礁区的鱼类平均数量是对照区的3.5倍
欢迎光临 霞客网|中国旅游门户 (http://xxke.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