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工鱼礁,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渔业资源不断衰退的今天,作为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它们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能修复区域生态,且有改善水质、减少赤潮、阻止海底拖网作业等作用。
人工鱼礁的历史非常长,早在中国明朝嘉靖年间,现广西北海一带的渔民已会在海中设置类似装置。他们用数十根大毛竹插入海底,形成竹篱笆,并在其间隙投入石块和竹枝等,能大大提高渔获量。
美国是现代人工鱼礁渔场发展较充分的国家,其灵感源于1860年的一场洪水,暴发的洪峰将许多大树冲进了海湾,很快枝干上就附着生长了诸多海洋生物,大群鱼类也随之而来。得到启发的渔民遂开始用木材搭建格笼,装入石块沉入海底。今天,美国建礁范围已大大扩展,从东西沿海到南部墨西哥湾,以至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都有其踪影。仅1983年就建造了一千多个鱼礁群,每个礁群的体积均有数万立方米。
像是在鱼礁上蓬勃生长的各种海洋生物般,人类的智慧和创意也在其上发展繁荣。今天的人工鱼礁已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功能各异的大家族了,按所处水层可分为沉式鱼礁和浮式鱼礁,按作用可分为养殖型鱼礁、幼鱼保护型鱼礁、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及游钓型鱼礁等,按形状则有方形、十字形、箱形、三角形、梯形、星形、金字塔形等等……
不过,如此的精彩世界,却因为海水的包裹掩盖,与陆上人类世界存在着天然的隔膜。常见图片中,它们只是不同材质的构件,而关于它们的资料,也多是枯燥的专业研究和晦涩难读的数据,让人昏昏欲睡。
多年来,我在世界各地的海中潜水、拍摄,在形形色色的人工鱼礁群中,我发现了一个格外精彩的、引人入胜的世界
狭长的蓝碧海峡是微距摄影的天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一处特别的潜点有了次亲密接触。
小船在海上奔驰着,忽然闻到一阵浓郁的海腥味,潜导说快到了。我看到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片木质浮排,几位当地人正在处理贝类,一旁的空壳堆得小山般高
从浮排附近入水,在完成海底拍摄后准备升水的过程中,我却被浅水环境吸引住了。从水下向上看浮排,与海面上的景象截然不同——上千条小鱼聚集在浮排下,将此当成了庇护所。一只在红树林环境中才常见的环纹圆天竺鲷身披彩衣,摇曳生姿地游了过来。而就在浮排底下不到一米深的水中,竟然有一颗长势茁壮的大海扇!这让我觉得十分惊喜,要知道,通常只有在二三十米深的海底,才有机会见到这样漂亮的海扇。
我立刻开始了这场意料之外的拍摄。隐约中,能听得见浮排上的谈笑,看得见水面上的人影,这样的拍摄感受还真是特别。正午的阳光非常强烈,海水也格外通透,鱼群在网箱间穿梭,光影交织在一起,像是科幻电影,又像是大海正在表演的一场视觉魔术,让我心潮澎湃。我意识到,这片养殖网箱,其实也就是一个浮式人工鱼礁群,正是它们的存在,才带来了如此特别的胜景。这次拍摄之后,我开始对人工鱼礁有了特别的关注,它们像是海中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欢迎光临 霞客网|中国旅游门户 (http://xxke.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