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网|中国旅游门户

标题: 伊斯兰园林 天堂的“翻版” [打印本页]

作者: 不高兴    时间: 2018-3-10 09:04
标题: 伊斯兰园林 天堂的“翻版”
[attach]6888[/attach]
此图是波斯古画中的园林,水池、花卉和绿荫树都启发了后来的伊斯兰园林(供图/TPG)。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攻占萨珊波斯的首都泰西封,俘获了老国王胡斯鲁一世的一块大毯子,据说足足有137.2米长,27.4米宽,上面绣着王宫内的“春园”景致。春园里面排着整齐的花畦,边上绕着一圈花坛。树下有水渠流过,树上果实累累。

现实中的波斯园林,比地毯上还要生动。征服所到之处,阿拉伯人陆续见到波斯、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园林。漫长的疆域,都是干热少雨、一望无际的不毛之地。权贵们的园林却异常的草木丰美,水润浓荫,幽秘宁静。

对于生活在荒凉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园林无疑是天堂。而且它们和《古兰经》上形容天堂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

这样的天国,可谓沙漠地区人们最天真、最朴素的愿望。基于这样的信仰,伊斯兰的人间园林也多呈现出“天堂”色彩:水与树在园林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水是怎么用的呢?《古兰经》中还有更具体的描述:“许给敬慎之人天园的情形:内有常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在饮者感觉味美的酒河,和清澈的蜜河;他们在那里享受各种果实:并蒙其养主的饶恕。”

大部分伊斯兰园林,并不会真的打造出水河、乳河、酒河和蜜河,而是采用象征手法——用十字型的水渠,将空间分成四份,中央设置喷泉,泉水从地下引来,通过喷泉后流向四个方向。
[attach]6889[/attach]
水渠两侧夹着小径,四块花圃低于水渠和小径,花梢跟它们大致齐平,看上去就像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小小的沟渠沿着道路将流水引到植物的根部,既能满足浇灌植物的需要,还可避免水分的无谓蒸发。

就这样,《古兰经》里描述的天堂,决定了人间园林的总体格局。整个伊斯兰世界,从北非到西班牙、波斯、阿富汗、印度,十字形水渠和四块下沉的花圃,几乎成了伊斯兰园林的辨识标志。

而虔诚的信仰,又带来一种纯粹的艺术,即几何造型。

《古兰经》里的“清真言”说:“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使者。”所以除了真主,没有其他任何崇拜对象。而真主是无形无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所以帝国艺术家的注意力,很少放到对具体形象的设计上。伊斯兰世界的园林里,一般不摹写动物和自然形态的植物形象,也没有意大利和法国花园里精美逼真的雕刻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几何造型。构图精美,比例和谐,充满抽象之美。

这种高明的艺术,还得益于穆斯林的求知精神。先知穆罕默德曾说:“求知对穆斯林男女都是天命。”“求知须从摇篮到坟墓。”这样的教育,使得帝国科学家热衷于求知,对建筑、数学和线性美学的研究与利用都卓有成就。于是在伊斯兰园林里,还会看到纵横的轴线,将园林“切割”成不同的空间:小面积的庭园往往是矩形的,以十字园路划分绿地;大面积的园林则通过院墙和院门,将整个空间分割成多个小型封闭的院落。
[attach]6889[/attach]
[attach]6890[/attach]
[attach]6891[/attach]
天堂的美景与理性的艺术交织一片。英国景观大师杰弗里·杰利科说,波斯伊斯兰园林吸取了两个相反的构想:一个是《古兰经》中的天堂,伊甸园中,树荫底下,河水流淌;另一个是沉思和交谈的场所,在那里,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得以休息,思维从成见中解放。

其实何止波斯(伊朗),如果游览过今日的西班牙、伊朗和印度几个国家,会发现相隔甚远的国度,拥有几乎一样的园林。





欢迎光临 霞客网|中国旅游门户 (http://xxke.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