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五彩缤纷的颜色,冬天的德夯苗寨是一幅笔法讲究的水墨画。这长长的画卷徐徐展开,从九龙溪起笔,抵达苗寨入口,足有几公里。
从秋天开始,随着降雨量减少,梦幻般的流沙瀑布已经失去活力。高高的悬崖上看不见像雨像雾的飞流,只留下灰白的岩壁,显露出冬季的冷峻和萧瑟。
而九龙溪则像一个忽然间长大的姑娘,身姿变得苗条柔曼,性子也变得温和可亲。春夏季节那个顽皮的熊孩子,此刻是深居简出的大家闺秀。
清瘦的溪水从九龙潭出发,迈着轻盈的步子,沿着河床朝东南方向细细流淌。遇到一块大石头,它轻轻一跃,跳了过去,溅起几朵小水花。碰到河床拐弯,它又来一个急转身,舞蹈演员一样优雅地旋转,舞出漂亮的漩涡,像美人迷离的眼神,看上一眼,就会沉醉。
九龙溪水明亮的眸子,跟随着一路风景不停地扑闪着,跃动着。右边的象头山、海螺峰巍峨雄奇,左边的梭子岩高峻挺拔。溪水从它们身边经过,忍不住多情地打招呼。至于峡谷里的万种风情,更是让溪水不忍拒绝,免不了这里一番逗留,那里一番流连,最后才曲曲折折地向下游的德夯村流去。
进村的第一站便是接龙桥。桥边的碑文显示,这座浑身爬满岁月青苔的桥修建于1933年,由德夯大户石成珍、石成金兄弟倡议,经148人合力修建完成。“此桥系二面寨人朝夕往来,并为赶场大兴寨、排达鲁、排碧一带通衢。”可见当年接龙桥已是德夯周边乡邻往来通商的重要通道。而今天,这座由青石铺就、以石灰掺糯米黏合砌成的石拱桥,在历经时光打磨、风霜侵蚀之后,依然雄姿勃发。
清澈的溪水把接龙桥的身姿拓印下来,与河面上半圆形的桥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轮圆月。只不过,这圆月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中。青石板台阶是登上圆月的天梯,抬步上桥,热热闹闹的“接龙”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接龙的师傅摇着铜铃走在最前面,身着盛装、头戴插花银帽的“龙女”走在人群中间,伴随着锣鼓、长号、唢呐声,浩浩荡荡从桥上走过,德夯人禳灾祈福的接龙仪式隆重庄严。
青山、流水、小桥、石碾、筒车、吊脚楼、红灯笼等等构成一幅水墨丹青,在九龙溪里荡漾。炊烟从屋顶升起,青石板在脚下延伸,桥头字迹斑驳的碑文不仅记录了桥的历史,也记录了德夯人的敦厚淳朴和慈爱友善。
这座承载了近一个世纪风雨的接龙桥,仍巍然屹立在众人脚下,德夯苗寨的传奇故事从桥上开始,又从桥上延伸。
过了接龙桥,九龙溪就进入德夯苗寨。溪水穿寨而过,把苗寨分成两半。
向西步行,就是通向问天台的玉泉门。几千级台阶,是真的要通往云端呀。站在高高的问天台上,德夯大峡谷像军事地图上的模型,九龙溪成了一条细线。吊脚楼、小木屋点缀在峡谷中间。前方是万丈深渊,身后群山簇拥,白云就在头顶,雾霭在身边缭绕。大喊一声,声音在天地间回响,真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忐忑与惶恐。
传说屈原被流放到沅澧一带,曾到过这里。在这与天最近的地方,屈原与天对话。那些积郁在天才诗人心中,关于天地自然、社会政治、人生命运、探索与追求的问题得以抒发,留下举世瞩目的《天问》。
天空辽阔,群山耸立,悬崖峭壁下的人或许只是天地之间的一粒微尘。然而人却又是伟大的,此刻的你,不由得生出万般豪情,头顶天、脚立地,把深山峡谷踏在脚下,把万水千山揽入怀中。视线辽远,心胸敞亮。不远处震撼世界的矮寨大桥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奇迹,是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真。
凛冽的寒风拂过脸颊,寒气从脚底升起,下山的脚步有些急促。苗寨风情园燃起热烈的篝火,苗鼓声从山脚传出。精彩的民俗表演开始了,醉人的拦门酒、动听的拦门歌、欢快的迎宾舞。多情的苗家姑娘身着盛装,款款而来,神秘苗寨的帷幕在冬日的夜色中慢慢揭开。拦门酒里盛满了姑娘们的热情,苗鼓声声敲响了苗家人的豪迈,接龙舞舞动了苗寨的欢乐和吉祥。
欢迎光临 霞客网|中国旅游门户 (http://xxke.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