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兴 发表于 2021-12-20 09:27:22

长治:立足特色资源 打造太行宜居山水名城


时间:2021-09-23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王文华 编辑:崔哲 李庆禹
长治地处山西东南部、太行山西麓。近年来,长治立足太行山水自然资源与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9月26日至28日,山西省第七次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长治市举办。这将为长治市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打造宜居宜游环境金秋时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绿树繁花、湖鸟翩飞,众多市民、游客漫步赏景、拍照留念。近年来,长治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质生态环境成为该市旅游业发展的底色。位于主城区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占地5872公顷,园内有近万亩芦苇、菖蒲、草荡及上千亩湿地防护林,吸引各种迁徙候鸟栖息、停留。自去年7月开园以来,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48万人次。“十三五”时期,长治加速拓展城市空间,做强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品位,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建设公共项目,从完善城市配套到强化环境治理,推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其中,“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城市居民“推窗见绿”;“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攻坚行动提升了城市颜值;郑太高铁开通、长治机场航站区改扩建,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太行公园、体育公园等免费开放,滨湖文旅服务中心等相继建成,为市民、游客的生活、休闲提供了极大便利。市民童明旺喜欢球类运动,每天都会和老伴到家门口的太行公园锻炼。谈到长治的变化,他激动地说:“现在的长治环境好、景色美,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幸福了。”目前,长治正在加快博物馆、图书馆等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步伐,启动建设观音堂公园、塔岭山郊野公园,主城区新建30处景观绿地、口袋公园,改造城市公共旱厕110座,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旅游兴带动产业旺依托自然山水、特色文化与生态农业等资源,长治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游山水长治、赏田园风光、品民俗魅力、受革命教育、度美好时光”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如今在长治,农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农村变景区,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走稳了致富路。上党区振兴村规划建设了“五个千亩”种植基地,包括千亩干果经济林、千亩道地药材、千亩小杂粮、千亩花卉、千亩有机蔬果,既实现了山坡绿化,也带火了生态旅游,更催生了绿色经济。该村还建起乡村文化馆、村志展览馆、红色收藏馆、拓展训练营等,走出一条“用绿色留住乡愁、以生态推动旅游”的发展之路。位于太行山南端东侧虹霓大峡谷的平顺县虹霓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了采摘园、农家乐等,现有农家乐22家,可同时接待350余人住宿。虹霓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宝介绍,如今,乡村美了,游客来了,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增收致富。目前,全村有200多人从事旅游经营,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一村一景观,十村九不同。壶关县借力周边核心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欢乐太行谷、常平温泉小镇等30个新兴旅游点。平顺县依托太行山中的古村落发展特色民宿,带动1万余人就业;陆续建成张家凹绘画写生基地、岳家寨自驾游基地等。武乡县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挣租金、企业打工赚薪金、农副产品销售变现金”,实现多渠道增收。如今,长治有美丽休闲乡村359个、休闲观光农园(庄)268个,推出了12条精品线路、100个精品景点,拥有33个国家级“金牌农家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27.5万人。文化赋能旅游发展近年来,长治以龙头景区为引领不断提升景区品质,推动文化赋能,以弘扬太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叫响“山西长治 壮美太行”品牌。围绕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壮大文化和旅游产业,长治开展了一系列生动实践。7月1日,大型红色主题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在武乡太行龙湖畔上演,再现了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历史。“我们在《太行山》实景剧基础上升级改版,推出了这一演出。”山西红星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毅介绍,《太行山》自2011年推出以来,观演人次突破47万,这是公司围绕文旅融合做出的一次有益探索。此外,长治投资5亿多元实施了“两园一剧”等红色文化产业项目,以八义窑红绿彩、黎城黎侯虎等非遗为依托,推进非遗进景区、演艺进景区;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在平顺白杨坡村建起农耕文化馆,在襄垣建设老物件博物馆,89个试点乡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努力讲好老家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长治举办,这不仅是对长治旅游资源和城市形象的全面展示,也是长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长治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系统化全域推进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打造太行宜居山水名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治:立足特色资源 打造太行宜居山水名城